燦光寮古道
燦光寮古道,昔日是臺北與宜蘭間文書往來的「燦光寮舖遞古道」,也是軍事用途的「燦光寮汛塘古道」,亦是淡蘭古道其中的一段,百年後古道失去原有的功能,開發成為踏青路線。古道從樹梅礦場至牡丹坑一路下行,路況良好,走來十分輕鬆,高
「燦光寮」,據說來自於當地秋季因滿山黃白芒草,在陽光照射下現出燦爛光芒的景緻而得名,「燦光寮古道」可說是一條金光閃閃的遊玩路線喔! 從牡丹車站搭乘公車至十三層老樹站下車,步行10分鐘可達「燦光寮古道
圖:燦光寮古道柑仔店遺址。 現在想探訪燦光寮步道,既不虞迷路,而路況也算相當良好。 102公路接近19K的樹梅觀景平臺旁的草山戰備道路口即可看見步道指標了。 進入草山戰備道路,前行兩公里,抵達樹梅礦場產業道路岔路口,這裡設有燦光寮步道導覽
燦光寮山緊鄰著名的金瓜石風景區,海拔739公尺,是基隆火山群裡最高的一座山頭,茂盛的芒草是這一帶山區的特色,每到秋天的時候,滿山的芒花,在陽光照射下,銀光燦爛,相傳這就是「燦光寮」這個名字的由來,而燦光寮山頂沒有遮蔽,四周也沒有比他更高的山,視野半徑可以廣達將近100公里
燦光寮登山步道沿牡丹溪修整,連接金瓜石和牡丹,途中可順登基隆火山群中的最高峰「燦光寮山」。燦光寮山四周沒有更高的山脈,山頂也沒有高大的遮蔽物,視野無敵良好,因此擁有一等三角點。天氣好的時候,不但可以看到東北角海岸、草山、基隆山、無耳茶壺山和
- 燦光寮古道
- 淡蘭古道|北路|臺灣版朝聖之路:燦光寮古道,陽光滿載的曬黑
- 燦光寮古道
- 燦光寮古道(左線)
- 燦光寮古道、楊廷理古道—淡蘭古道與鐵道的交會
燦光寮古道最輕鬆愜意的走法是由北往南走,可從九份或金瓜石進入,來到草山戰備道的樹梅坪,這裡曾是採金歲月最後的據點,隸屬金瓜石礦區的大粗坑與樹梅坑礦山環繞, 巖壁因含有金硫砷銅而呈現獨特黑色,間隔40年歲月,礦區僅留下當年的辦公室廢墟與一層層露天開採後 的裸露巖壁。
古道轉為平緩些,但仍一路腰繞爬升,我知道走錯,但路況不錯,就不必回頭了。. 燦光寮古道循溪上行,可以說是水路,而這條古道支線則是山路。. H247m. 11:08. 叉路,左右皆有路條,左路路況較佳,取左。. 右路應該是通往石筍古道方向。. H332m. 11:22. 叉路
上一次造訪燦光寮古道,已是八年多以前的往事了。 想當年,來到樹梅礦場,花了一個多小時,幾乎就要放棄,才終於找到古道的入口。如今在礦場
淡蘭古道北路|燦光寮古道+楊廷理古道. 健行路線. 09:00 牡丹火車站(3.2 公里的馬路到登山口)→ 福壽橋 → 牡丹橋 → 牡丹國小 → 福德廟 → 政光一號橋 → 十三層營地 → 三貂親水公園 → 燦光寮古道登山口 → 廢棄抽水站機房 → 水壩舊址 → 三岔路 → 楊廷
淡蘭古道有很多支線,這次挑戰的是名字很美的「燦光寮古道」,這段隸屬於淡蘭古道的「北路」,風景宜人,健腳大概4個小時,我則大概花了5個小時,後半段很曬,沒有遮蔽物,上路前務必確認攜帶的水量與防曬,儘管帶足了水,但我還是在這趟旅程中暑,休養了好一陣子,還去刮痧跟按摩
燦光寮古道和燦光寮登山道有部分重疊,這是因為燦光寮登山道基本沿著燦光寮鋪遞古道路線修築,途中才由額外的小徑通往燦光寮山。古道起自草山戰備道,到攔沙壩處可再接上汛塘古道路線,也可接到牡丹與金瓜石交界處,轉往金瓜石、九份玩,或者再走貂山古道回到牡丹。
淡蘭古道有很多支線,這次挑戰的是名字很美的「燦光寮古道」,這段隸屬於淡蘭古道的「北路」,風景宜人,健腳大概4個小時,我則大概花了5個小時,後半段很曬,沒有遮蔽物,上路前務必確認攜帶的水量與防曬,儘管帶足了水,但我還是在這趟旅程中暑,休養了好一陣子,還去刮痧跟按摩
燦光寮古道分主線與支線,此次由主線進入,沿著牡丹溪岸上行, 途經廢棄抽水站 、柑仔店遺址後出樹梅礦場產業道路,續經草山戰備道路,下往金瓜石博物館 。 行程 約4.5小時。(請自備簡餐,公水600cc) 集合時間
燦光寮古道與貂山古道都是雙溪、牡丹一帶通往草山戰備道,續銜接瑞芳、九份的古道路線,貂山古道我已走過多次, 今天我與Fuli二人第一次同行燦光寮古道,步道入口位於牡丹溪旁,入口處設有路線圖、指標,左側水泥產道緩上是往貂山古道。
燦光寮古道、楊廷理古道—淡蘭古道與鐵道的交會. 越過稜線,眼前是一片遼闊的海洋,旅人彷彿可以感受到兩百年前先人進入噶瑪蘭時的那份盼望。. (圖/古庭維、楊智仁). 從福隆車站沿著與鐵道平行的福隆街2巷及龜壽谷街,往舊草嶺隧道的方向前行,很快